文化印刷用紙分類常見用語整理
銅版、道林、模造、輕塗到底是在說什麼紙啊?!一次搞懂各種台式紙張膩稱
2021/08/25 · 作者 / 週編少年
分享至

在出版紙本刊物等相關用紙中,我們都曉得銅版、道林、模造、輕塗紙等,不過眾紙百百款,各廠(或紙商)命名方式也會為了區隔功能而有所不同,再加上臺灣文化深受國外(日本或歐美)影響,常讓習以為常的稱謂演變成一場又一場的羅生門,再追下去只是徒增惆悵,反正大家都這樣用那就這樣吧~知道它代表什麼就好。不過對剛開始學習認識紙張的人來說,當有特殊用紙需求時,這些「習慣就好的稱謂」常會是使製本的絆腳石。

確實肉眼觀察白紙難有確切評判,因此我們會需要透過一些測量儀器(如厚度測量儀、白度儀、顯微鏡等),才能讀取其中奧妙之處,但更常遇到的情形是透過印後效果來判定,但走到這一步通常就是用成品(傷荷包)來累積自身的工作經驗了。

□ 無塗紙|模造紙與道林紙

很常被拿來作為內頁的模造紙與道林紙,在日本這兩款紙被稱為中質紙與上質紙。大部份的使用者都會認為這兩款紙張是外觀、質感、手感相似的紙張,但其實它們早在「紙漿階段」就已經被決定好未來方向了。道林紙是採化學紙漿(使用木材)製成,模造紙也是;不過早期可能因木漿不足,會摻入部份的稻草漿、蔗漿及加入填料(白土),這時所生產出來紙力便會與道林紙有所差距了。而這兩款紙也是其它「印刷、加工用紙」的底紙(Base Paper),在它們的紙面上加了塗層,它就會變成下方即將提到的微塗紙、輕塗紙、銅版紙及壓紋紙等。

■ 塗佈紙|輕塗紙與微塗紙

輕塗與微塗紙於肉眼及手摸觸感觀察時,相當難辨別出誰是誰,最直接是看印後差異,於印前有個小技巧能辨別分出來,通常塗佈量越重的紙張,紙面紋理會越不清楚,反之,塗佈量越少,紙面紋理就會越清晰。對照圖表上,日本將紙面帶有塗料的紙張皆稱之為「塗工紙」 (臺灣稱塗佈紙),此外他們除了依紙面塗佈量區分外,還會依照紙面光澤度下去作細分。不過,因臺灣的用紙品項及市場廣度有限,我們常將現有的紙張產品,以塗佈量直接作區分。依我們遇到的實際書籍內頁用紙為例:無塗紙—維納斯象牙;微塗紙—日標HUWAHUWA沐光紙;輕塗紙—日標B7凝雪映畫 等。

雖然用紙量逐年遞減,但製紙技術可沒跟著停滯不前,相反地,製紙因科技發展,不斷地在突破我們既定的用紙認知,包含如何讓塗料有效地融入紙張紋理中,使紙張能兼具質地紋理與印刷顯色(新浪潮);或是挑戰現有技術框架,紙張即便沒有塗料的幫忙,仍然可以穩定顯色等(艾若薇),而這些印刷用紙的特性或功能進化,都始於用紙人的使用回饋。因此,不要害怕使用不同類型的紙張,也別只固定使用一種紙張,多多嘗試不僅能讓紙本刊物更為適切有趣外,用紙人也得以在每一次的編輯、設計、紙張、印刷加工經驗中,理解手上工具的特性與優、缺點,方便日後的用紙功力再進化。

※補充:如果書是放在有日光的地方或是附近,並放了一段時間可能是6個月之類的,很快地你就可以揭曉書本用的是哪一款類型的底紙了, 但這也不表示厚臉皮的銅版紙神勇到能隨處為家,假如那本書很珍貴的話.......建議還是好好地放在不潮溼、沒有日照的空間。
資料參考:印刷用紙サンプルBOOK

©本篇文字與圖像著作所有權皆屬於恆成紙業所有,若喜歡這篇報導歡迎您透過本文分享按鈕分享,如需使用照片、圖像或擷取任何內文,煩請事先與我們聯繫。email|auspic@paper.com.tw 或是透過facebook私訊聯繫我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