還真的沒想過不做編輯要做什麼欸!專訪臉譜編輯謝至平
這份工作不讓人感到枯燥,是因為會遇見很多類型各異的書和人
2023/01/12 · 作者/林芷湲 ‧ 編輯/週編少年 · 攝影/蔡耀徵
分享至

在臉書搜尋謝至平三個字,除了跳出編輯的個人檔案,會發現底下有個分類為「音樂家」的粉絲專頁,點入觀看,很難不被木吉他清脆的音色及乾淨的人聲吸引。以年為單位佛系演出的音樂唱作者,是臉譜副總編輯謝至平的另一個身份,簡介寫道:謝謝音樂讓我能量正常釋放,根據守恆定律,希望你能帶一些回家。簡單一句話,道盡他理智自持,卻不失溫暖的人格特質。

出版工作披星戴月人盡皆知,擁有頂大財金背景,一路用功上進、不喜偏離軌道的謝編本該進入金融體系就職,或許是一生一次的叛逆累積衝破了閾值,一個轉身竟走上編輯之路。一切並非無脈絡可循。他國中開始聽 J-POP,大四前往日本交換學生,在日本做過花店兼職、教想追星的日本太太中文,回台延畢一年,畢業後偶然看到臉譜在找日文編輯,想也沒想就應徵了,做著做著就這樣過了近十個年頭。

這路上,眼看著暢銷書的標準從 10,000 本掉到 5,000本、首刷從 2,400 本掉到 1,800 本,書市嚴峻、損益難兩平、出版業者集體生存焦慮,我們不禁好奇地問,有沒有想過如果不做編輯,要做什麼?他一臉好像沒想過如此艱深的問題,溫溫地說:「⋯⋯我還真的沒想過不做這個要做什麼欸!哪天碰到的時候再說好了。」


再多一點點好奇,就能抓到書本精神

質感好書榜上有名,如《圈外編輯》、《社區設計》、《街道文字》、《字型散步NEXT》、《Typography 字誌》系列均出自他手,謝編在藝術設計書系打下深厚基礎,陪伴臉譜漫畫書系「PaperFilm」書系一路成長,代理進五十嵐大介《designs》、市川春子《寶石之國》、岡崎京子《我很好》、亞特.史畢格曼《鼠族》、尼克.德納索《薩賓娜之死》、艾曼紐.吉貝《阿蘭的戰爭》等知名漫畫作品,同時投入台灣漫畫的推廣與製作,包含高妍《綠之歌》、簡莉穎×廢廢子《直到夜色溫柔》等。

臉譜漫畫及圖像小說書系《PaperFilm》是謝編加入臉譜以來持續參與的書系。社內保存著一幅日本漫畫家五十嵐大介的珍貴手稿。(鎮社之寶!)

一字排開宛若文藝青年夢幻書單,卻仍僅是編輯工作的九牛一毛。若不探究謝編的過往,可能會誤以為他是一個如此順風順水的人,但其實剛入行時負責的是生活線,領域之廣彷若太平洋,從正確流汗到投資教戰,接著橫跨藝術設計、圖像小說、漫畫類,什麼書種都做過,「可能因為我真的都可以,覺得什麼書都能做做看,有時遇到大家比較不擅長的書,我就會接下來做。」這讓他累積了大量製作經驗,但同時也帶來不少關卡,例如親自下海替數學摺紙書做摺紙範例、製作書籍贈品結果裝訂邊裝反、全彩漫畫內頁色版放反等等,謝編這麼說:「這或許也是編輯工作不會讓人感覺枯燥的原因,因為會碰到很多類型各異的書和人,不太會覺得自己在 routine。」

做這行,要有處理各種突發狀況的強大心臟,更須隨時準備好面對完全零認識的題目,選書不像其他專業領域有明確數字可參考,雖然有時會有依據,例如獲獎、國外銷售數字等,但不代表在台灣能如法炮製,選題的敏銳度,關鍵是在「好奇心」。

「必須比一般的好奇再多一點點,面對搞不懂的事情時,會想獲得更深入的答案,選書才會比較有方向,有時選書跟讀者基數沒有絕對關係,就算是很小眾的領域,若碰上有熱忱、有興趣去了解的編輯,知道怎麼包裝訴求、吸引讀者好奇心,就沒有什麼題材是不能做的。」

然而,好奇心及求知慾難以量化、更難有評價標準,謝編除了工作以外的時間,幾乎都在廣袤的資料海裡度過,閱讀有興趣的書籍、瀏覽國內外書訊、新聞趨勢、刷 Facebook、Instagram、聽 Podcast,雖然不能保證一定會回饋到工作上,但確立日常資訊吸收管道、大量汲取新知,也是刻畫讀者輪廓的重要前提。

至於如何評價自己的選書成績單?他老實撓撓頭說道:「其實,做到現在也不敢說每一本都很有把握,很多時候還是出了才知道,每做一本書都是一場賭博。」

邀請謝編選出生涯代表作三本,由左到右分別為《圈外編輯》、《綠之歌》、《寄生蟲圖鑑》。


賣不掉的水豚莫名成了個人設定

即便付出這麼多心力,也還是有可能遇到跟台灣讀者喜好完全擦身而過的狀況。2014 年出版的《水豚》,便是令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滯銷書之一。「我也不知道為什麼總編會讓我選這本書,那時候剛入行,沒有什麼判斷能力,選書單純憑自己喜好,也剛好因為那時很迷戀水豚,結果就是賣得奇差無比,後來我時不時會在臉書上 PO 文叫大家去買,最後竟莫名變成一種人設。」

還有一本賣不好的叫《令人懷念的小學圖鑑》,內容以各式物件來描寫日本昭和時期的小學生活,包含學校會出現的物品、玩的遊戲,甚至會介紹營養午餐及牛奶等等,跟台灣小學頗有相似之處,即使擁有類似生活情景,就結果論,台灣讀者仍然不買帳。

回頭分析箇中原因:「其實這些賣不好的書我都很想幫它們平反,我覺得很可愛啊!不過,現在回想起來就比較能夠理解,有些書讀者會覺得可愛,但可愛歸可愛,真的要花錢買回家嗎?購買的動機是什麼,我自己也有點想不太到。」

謝編:「現在回頭看會覺得,天啊!怎麼敢讓王志弘做一本水豚的書!」


總之,不管怎樣,都要順著毛摸

除了自主選書,謝編亦參與了多項臉譜與外部編輯合作策劃的書系製作,包含葉忠宜「Zeigeist 時代精神」書系、王志弘「SOURCE」書系、賴以威教授「數感」書系、詹偉雄「Meters 山岳文學」書系等。這些書系的共同特徵為外部專業人士跟內部編輯共同選書,由出版體制外的專業人士開書單、撰寫導讀,甚至包含設計,再交由臉譜後續執行,不少暢銷書就是自此誕生。

以「字型」這個深耕多年的題目為例,最早是經由設計師葉忠宜引薦出版小林章《字型之不思議》,因為市場反應良好,後續便做了很多跟字型有關的書,包含同一作者的《歐文字體:1》 、《歐文字體:2 》及《街道文字》,除了擔任這三本書的責編,知名的 MOOK(註1)《Typography 字誌》系列也是謝編與葉忠宜合作的成品,前後一共做了六本。

不過,外部編輯終究是體制外的人員,無論是期程控管還是合作眉角,都更需經過編輯縝密規劃,確保一切在軌道上正常運行。「雖然不像自製書一樣從零開始打造一本書,但外部編輯某種程度上也算是在跟台灣的創作者合作,只是這位創作者可能是編輯、可能是設計師,就跟不同的作者個性不一樣類似,有的作者可能非常準時,有的作者可能行程太滿、或就是寫不出來,就會比較需要定期叮嚀,有時甚至要給予一些心理輔導。」

「總之,不管怎樣,都要順著毛摸。」他悠悠道出這句話,闡明自己的行事風格:處世之道,上善若水。讓創作者在不知不覺中舒舒服服地生出稿件,甲乙方皆大歡喜,回頭才幡然醒覺,一切盡在謝編的掌控之中 。

註1 MOOK 雜誌書,名稱由雜誌(magazine)與書籍(book)兩個字結合而來,性質介於書與雜誌間,擁有雜誌的時效性與大量圖片等特性,同時具備書籍的深度與保存價值。


感覺不到的存在,才是好紙一張

再回歸製作,謝編引用了《歐文字體》系列作者小林章先生的話來解釋對好紙的定義:「讓人感覺不到它存在的字體,就是好字體。」根據作者看法,當讀者意識到內文字體存在時,通常是它很突兀的時候,比方說哪邊卡卡、頓頓的,不好閱讀。

他以此呼應紙張,「這跟紙張似乎有點類似,當讀者注意到內頁紙張時,常都是不好的時候,例如看一看覺得書好重、被內頁油墨反光閃到,或者是紙很容易黃、絲向不對難翻閱等等,我做書的時候,會希望紙張的存在不要在讀者的閱讀過程中被意識到;封面或書衣用紙的話或許就有例外,但我覺得好的紙還是要和設計相輔相成,讓讀者能理解設計特地選擇這款紙的用意,而不是單純搶在設計前面出鋒頭。」

而務實面上,預算仍是最重要的:「預算很現實,該如何在有限的預算中選到適合的紙,我認為是最重要的事,恆成維納斯系列就是編輯們的救星。例如當看到設計師選紙超出預算太多,便會委婉提:『欸⋯⋯那你有考慮過用維納斯裡面的哪一支嗎?』」


作為一本「書」,它適合呈現怎樣的作品?

邁入數位時代超過二十年,YouTube、Podcast、線上課程俯拾即是,書早已不再是觀眾接收資訊時的首要選擇,對於這個事實,謝編並不特別感傷,他維持一貫溫溫的口氣說道:「並非所有內容都需要被寫成書,書會變成各種媒介的其中一個,所以數量變少是必然的。」

做書、印書、入庫、賣書……出版業齒輪依然高速運轉,然而各種跡象都顯示紙本書銷量不可能逆勢回頭,「我認為紙本書不太可能被電子書完全取代,但紙本不會再像過去一樣維持主流媒介的地位。⋯⋯該如何找到它在這個時代應有的位置跟功能,以及值得、需要被書籍傳遞的內容,我覺得是身為編輯要一直去思考的事。」


©本篇文字與圖像著作所有權皆屬於恆成紙業所有,若喜歡這篇報導歡迎您透過本文連結分享,如需使用圖像或擷取任何內文,煩請事先與我們聯繫囉。email|auspic@paper.com.tw 或是透過 facebook 的私訊功能聯繫我們,也可以向我們建議想看到報導的人選喔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