書籍付梓最後一哩路的執行官:專訪大塊文化印務經理塗思真
理想與現實總有差距。印前良好的溝通,永遠是最重要的事
2022/06/08 · 作者 & 剪接/林芷湲 · 攝影/林志潭
分享至

頂著紫色鮑伯頭,絲毫不拖泥帶水地走入印刷廠,卸下背包、掏出輔助校色的原文書,與印刷人員討論著要先從封面、書腰還是內頁開始今日流程。明快的工作風格、敏銳的眼力、俐落的溝通方式,是塗思真於大塊文化擔任印務十七年來所練就的深厚積累。

如蜘蛛結網,奮力織出傲人成品

被問及會用什麼動物比喻印務工作,被業界慣稱「塗」的塗思真毫不猶豫地回答:蜘蛛。

「你不覺得蜘蛛很勤勞嗎?起早貪黑不屈不撓地結網,而且牠很忙欸。」一句話定調不得閒的工作狀態。

在出版體制內,每一個月都有所謂的「新書發稿周期」,第一週拿來做新書印製成本核算;第二週進入發稿期;第三週付印執行;第四週完成裝訂出貨。每月新書上機看印排程大約會花費四至五個工作天,單日佔五小時以上。每月都是這樣的流程,反覆再反覆。

被視為書籍付梓前最後一哩路的執行官,印務人員要做的,其實遠不止於書籍,從平面印刷品、大小周邊、掌控預算、廠商比價,甚至直接採購,所有的雜件都囊括在職務範圍內,也難怪塗會以蜘蛛作為自身的比喻,每結完一張網回望時,忽地感嘆:「嗯,這網其實還滿美的。」

於是乎,遑論獵物是否上鉤,又投入下一次的編織工作。

並不是偉大的使命

印刷的世界廣博高深,一件印刷品背後可能有數十種不同工序,外行人看來或許差異不大,背後卻都是相關工作人員曠日廢時、悉心研究的成果。而要將作者、編輯、設計師等人天馬行空的想法化為實際稿件,其中的重要幕後角色,便是負責印刷業務的「印務人員」。

深掘塗的印務之路,從成長歷程便可略知一二。

由於父親經營印刷相關企業,塗自小穿梭於紙張和油墨之間,對產業生態並不陌生,畢業後,先是在印刷設計公司就職了一段時日,後因想換跑道,才誤打誤撞闖入出版的世界。

甫進入出版業,是在大塊文化的子品牌擔任行政職,同時負責印務、出納、總務等庶務工作,起初只是懵懂青年在思考人生版圖,未料被當年前衛的《網路與書》系列雜誌書吸住眼球,一股腦栽進出版品的世界,爾後轉調至大塊本社專任印務,因敏銳的色感幸而獲得臺灣知名插畫家「幾米」繪本的製作機會,越做越起勁,一做就是將近二十年。

談到對實體書的鍾愛,內斂低調的塗僅簡短解釋:「其實沒有什麼偉大的使命感,只是本來就偏好圖像閱讀,加上工作內容以圖文書及繪本為大宗,每每看到自己孵育出的美麗書冊,就覺得可以在這段漫長的印務生涯中堅持下去。」

也因為對小眾圖文書有偏好,常常是投注大把時間和精力,去做明知可能只會有一版一刷的書籍。對於「圖像」,塗始終有一份偏執——有原畫就拿原畫去比對、四色機印不出的顏色就直接拿油墨開刀,無論何種方法都極盡所能去嘗試,如何把圖畫的原貌如實呈現給大眾,才是她最注重的面向、也是圖像不可取代的魔力。

刻進骨子裡的「不服輸」

面對上級或同事的要求,塗總是抱持著兵來將擋、水來土淹的心情,無論印刷條件有多刁鑽,只要並非不切實際,對她來說就是份內的事。

「做這份工作,總會聽到同事半開玩笑地對我說『妳是不是有強迫症啊,已經夠好了啦。』」回頭想想,不免跟著自我懷疑,這麼賣命工作跟高規格的要求,是否真的用力過猛、過頭了,「但天蠍座嘛,就是不服輸。」塗笑說。

不過,有時「堅持」也會面臨兩難。在大塊文化體制內,由於印務決定大部分印製條件,等同於揹上了成本預估及時程控管的責任,不僅要懂得在自己的標準中權衡、跟其他工作夥伴的衝突亦是在所難免。

「平常感情再好的同事,也有可能一到發稿期就上演劍拔弩張的緊張局面。」而我們都知曉,這並不是開玩笑。

印務的不敗心法:溝通、溝通、溝通!

與編輯,有編務轉譯成印件的時程要顧;與設計,有設計轉譯為實體的落差要妥協;與業務,有書籍是否如期出版的壓力;與印刷師傅,也有待人接物的眉角要顧。這一切,通通都要回歸到「溝通」。

作為書籍總預算的最終把關者,塗明白自己的喜好跟成書的必要條件有時必須要保持一點距離。以選紙為例,設計師及編輯大都喜愛有手感、特殊壓紋的紙張和進口美術紙,或是挑戰紙張原始的使用設定,例如紙張反印,或使用包裝紙材進行彩印,雖然很有創意也很有實驗性,但這些不適用於印刷及加工的紙張,反而會成為作業程序上的挑戰及困難。

「我也喜歡有手感、有質感的進口紙張,但紙張適用性與成本也是我最在意的事情,該如何在三者之間取得平衡,一直是我在印務道路上的課題。」

在時間即產能的觀念下,台灣印刷廠通常是 24 小時開機運作,印刷廠或加工廠都有既定排程,每一次上機、下機,中間都必須再經過洗機器的步驟,任何測試都有增加成本的風險。

如果合作夥伴堅持呢?塗雲淡風輕地說,「只能不斷磨合,提出可替代的製作方式;或者以實際打樣驗證執行面上的可行之處及無法克服的問題。最後都還是要回歸到溝通上,以印務實際經驗的角度去給予建議。」

塗提到,「​​數位樣跟機上樣之間品質有落差很常見,原因不乏紙張顯色度、印刷油墨品質及領機師傅的經驗值⋯⋯等等。要讓印刷現場流程順暢,印前的分色處理很關鍵,必須考慮紙張的特性及適用之處,去調整圖片色調及反差。」

然而,印製過程中有太多變數,遺珠之憾在所難免,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絕對不會放手的項目,依然是整本書印刷色調的層次感及裝幀的細緻度。

塗的印刷百寶庫。眾多紙樣、色票、放大鏡、捲尺及量紙器。


塗特別提及 2021 年出版的《成為洞穴》:「參與這本書的所有工作者,真的只能用頂配來形容!」

「插畫家川貝母、設計師鄧彧(紙上行旅)、編輯 MaoPoPo,通通都是很有自己堅持的人,尤其是設計師鄧彧,她的設計風格非常獨特,善於運用一些社內比較不常操作的紙張、印刷方式及裝幀條件,加上她對品質的高要求,激起了我使命必達的精神。所幸,印前的圖片色調層次調整,印製時每一環節親力親為的管控,廠商來回測試的超高配合度,最終成品讓大家都很滿意,市場反應也不錯。」

這麼愉快的體驗,要不要再來一次?塗沈默半晌:「遇到的話,可能還是會吧。」書冊的魅力,不言自明。


《成為洞穴》/川貝母/大塊文化,裝幀設計/鄧彧,照片提供/大塊文化,攝影/Oni Lai Photo Studio

那些工作以外的⋯⋯

工時長是出版業的共同認知,需要配合外部廠商的印務更是如此。

「印刷師傅通常是日夜輪班制,幸運的時候能排到上班時間看印,但夜間看印的狀況也屢見不鮮。若師傅晚間 9 點才上工,那就很有可能會一路看到 11、12 點。」

這樣的工作強度與頻率下,個人及家庭生活該何去何從,塗有些心虛地笑道:「其實我是不折不扣的工作狂,只是幸運地,有一個非常包容我的另一半,因為同在出版業,能同理工作型態的壓力,亦會有默契地錯開上下班時間,讓孩子能獲得最完整的照顧。但有時候還是會想,會不會今天下班回家,先生就把離婚協議書拿出來?」

或許是從業的時間長度足以讓人釋然,十七年時光的重量,也讓塗對生活有了不一樣的體悟。

「為什麼非得要找到工作與生活間的平衡?」她反問,並引用了英國作家艾倫.狄波頓的名句:「我認為『沒有工作與生活平衡這種事,每一件值得努力奮鬥的事,都使你的人生不平衡。』只能盡己所能,把工作與家庭的重要核心都掌控好。」


▦ 印務の真心話時間 ▦

Q1. 最喜歡什麼樣的紙張?
有手感、平整性、壓紋自然、顯色度佳、紙張成份特殊。

Q2. 用哪一種紙,會讓你提心吊膽,晚上睡不著?又是哪一種紙,能讓你開開心心準時下班說拜拜?
彩色印刷部分,適印性佳的紙張還是首推銅版紙,再者就是國內的輕塗美術紙,顯色度、油墨乾燥程度都相對容易掌控。纖維粗糙、有原創手感的紙張常是編輯與設計的心頭好,但這類紙張在印墨飽和度及印色平整度上較需要留意。如果合作夥伴堅持要使用,經協調確認預算可行,就會額外進行機上打樣,先行測試紙張的適用性,避免印製過程中心驚膽跳,也讓印刷師傅頭疼。

Q3. 對你而言,你覺得紙商要做到哪些事,會讓出版社印務更好作業?
提供物美價廉的紙張、告知紙張適印性及適用性、供貨穩定性、產品規格齊全。

Q4. 如果有人也想朝印務之路邁進,你覺得他可以做哪些練習,鍛練自己成為一位像你一樣全能的印務?
對色彩的敏感度、培養刻苦耐勞的職人精神、熟悉目前印前作業的相關軟體及運用、訓練自己的抗壓性及張弛有度的溝通能力、強健的體魄。

Q5. 最近在忙哪一本書?可否跟我們簡單介紹呢?
最近比較費時的是繪本《Somewhere 好地方》,作者于小鷺花了很長的時間在這本作品上,他對於作品色調的要求,加上這次封面使用的是日本無塗紙艾若薇,內頁依作品風格選用了霧面塗佈的沐光紙,印前我們依照紙張的適印性,花了很多時間做校色處理及色調層次調整。我個人蠻喜歡這位作者的風格及用色,所以也特別在意最後印刷的成果。


©本篇文字與圖像著作所有權皆屬於恆成紙業所有,若喜歡這篇報導歡迎您透過本文連結分享,如需使用圖像或擷取任何內文,煩請事先與我們聯繫囉。email|auspic@paper.com.tw 或是透過facebook的私訊功能聯繫我們,也可以向我們建議想看到報導的人選喔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