▓ THE OPEN LIES 論謊言 ▓ 一則謊言與一張紙
潛藏在壓紋紙後的思想
2020/10/13 · 文字 / Ralph Lin · 編輯 / 週編少年
分享至

「我百分百地確定,我們會繼續以某種方式欺騙對方,我們只是找到了不同的方式來做這件事。撒謊是生活的必需品。」— —多倫多大學應用心理學和人類發展教授李康

不管作為提問者還是回應方,試著回想一下:「你今天好嗎?」「我很好。」這樣一段極其平凡的對話,有多少時候是毫無存在著疑慮與謊言,真的「很好」呢?你能想像在沒有謊言社會裡,人類如何生存?世界又將如何演進呢?

我們不禁想起了在 2009 年時由Ricky Gervais與Matthew Robinson執導的喜劇《謊言的誕生》(The Invention of Lying),在電影裡,零謊言的平行世界因為第一句謊言的誕生,而掀起巨大的漣漪,顛覆原有誠實秩序的「謊言」意外製造了驚喜,填補人類與生俱來的好奇心理與渴求的被認同感,因為謊言受惠的結果層出不窮。從改寫歷史、政治角力、到如在兩人關係中的相處,百分之百的坦言有時引來的卻是更激烈的衝突與傷害,不論善意、惡意或者存在利益,我們不可否認「謊言」——正為人類社會產生貢獻。

▲《謊言的誕生》(The Invention of Lying)預告片

換個角度,從工業生產上來看,藉由「複製」的行為,謊言得以被包裝,甚至轉化為另一種「事實」,例如在偽畫師(仿製名畫)的描摹下,藝術家與原作本身得以一種畸形的方式在歷史洪流中倖存下來,而到今日,你更可以發覺如Jeff Koons等當代藝術家將「複製」、「量化」套用在前人的作品上,戲謔地迎擊原創的歷史,自成一格;但在此之前,我們對「複製」的熟稔早就運用於自然崇拜上,人類汲取大地的輪廓、色彩與紋理,透過科技復刻生命的時序,「擬態」自然最讓人歎為觀止的魅力。

▲Jeff Koons in Matt Black's "Reflections" Series

從謊言、複製到擬態,這之中展示著人類思想的演化,也映射出著當代社會的需求,不可諱言地,創意幾乎以既成的歷史為地基,向上建築著。我們以《THE OPEN LIES 論謊言》為命題框架,細細梳理紙張紋理與複製、重製、量化之間的關係,或許將懷抱不同情懷與記憶,由恆成六款映畫壓紋紙——「安格映畫、細紋映畫、麗奇映畫、萊妮映畫、雅紋映畫、六玉映畫」各自乘載我們對其他既成物的紋理索求,透過移轉視覺感受,開啟每一位使用者在創作上的新視界。


※ 封面圖片出處:John Henry Fuseli - The Nightmare
編按 :自Fuseli的《The Nightmare》一戰成名後,帶有黑暗、抽象意味在的「惡夢」主題,才逐漸成為明確的藝術主題,影響後面許多藝術家的創作,如雕塑、版畫等都可以看見Fuseli所帶來的影響。有時不一是具像的複製,人類所思所想都一再地被複製著。


©本篇文字與圖像著作所有權皆屬於恆成紙業所有,若喜歡這篇報導歡迎您透過本文分享按鈕分享,如需使用照片、圖像或擷取任何內文,煩請事先與我們聯繫。email|auspic@paper.com.tw 或是透過facebook私訊聯繫我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