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 給了許多以前從未想過的,於各方各面,我們仍在學習如何簡潔且不失精巧地越過那一條又一條看不見的線!隨著年未將至,恆成紙業決定將明年的自我期許變成你日常每一天,我們找來香港平面設計師毛灼然(Javin Mo)與翁氏工作室(Eric Weng)共同合作企劃,實現〔2021 Deadline 限定版桌掛曆﹞ 。
只可惜由於疫情關係,無法親臨拜訪香港聊設計,下面以簡單QA問答型式,帶大家一探毛灼然對於平面設計的總總想法。

Q1. 這個世界因疫情正急速轉變著,你對於未來設計的工作想像會是什麼型態?有其他的可能性嗎?
Javin:今年疫情改變了全世界的生活及工作模式,在家工作、視訊會議、看展覽表演、連設計頒獎典禮也全是線上舉行,未來會是更具流動性的,員工不用在辦公室工作。對我們設計工作者可能是更為方便的,畢竟設計工作室的生態都比較自由,只有趕 Deadline準時給客戶便可,但團隊之間的默契就顯得更為重要。
Q2. 〔恆成紙業 2021 Deadline 限定桌掛曆〕的企劃設計概念是什麼呢?每一個月份搭配了不同的幾何圖形,可以跟我們分享這中間的思考轉化過程是怎麼運行的嗎?我們也很好奇你是怎麼選定搭配所要使用的蒝織色紙呢?
Javin:這是我第一次與臺灣紙業公司合作,在展開設計前,恆成紙業蒐集了客戶的實際使用經驗與需求來作為設計參數,我們將2021年分成兩種不同設計版本——分別是桌曆與掛曆。桌曆注重功能性,掛曆則以設計師為主要對象,應該可以說是海報限定收藏版!


當初我與Eric的企劃構想是來自「Deadline」這個英文字,設計師與印刷廠往往在別人放假時,我們還在給客戶趕工,希望新的一年多給點幽默感,所以找來12位臺灣文化創意人,用文字分享他們對「Deadline」的想法,我再透過12款簡單的幾何圖形與文字對應。
「無論在哪一天,生活都在和一條線對抗。」是所有的文案主軸,因此,整體設計以「線條(Line)」為主,並與英文「Deadline」相呼應。在收到創意人的文案後,我希望每一個月能用不同的幾何線條來設計圖形,配合不同紙張顏色回應主題,像是一個文案與圖形的編輯設計。


每一個月份以不同的幾何圖形與文化創意人所提供的文字想法對應 / 攝影 Mo Chien
其中針對每一位文化創意人的分享文字,特別選用恆成的蒝織紙(IORI)配以多張美術色紙,印在色紙上面的網印白與銀色讓文字更為突出,蒝織紙自然纖細的觸感更帶給人特別的溫暖感受;月份的部份則使用塗佈量最高的新浪潮G系列 151 g/㎡ ,白紙搭配不同特色印刷,除了挑選貼近蒝織色紙的印刷油墨特別色,更希望能以此展現每一月份的圖形個性。




使用恆成蒝織色紙(IORI)做出每一個月份的區隔,並在新浪潮上面印刷出貼近蒝織色紙的油墨特色 / 攝影 Mo Chien
恆成紙業 2021 Deadline 限定版桌掛曆
① 桌曆(150 × 225 mm)
紙張:蒝織色紙 116 g/㎡ —土黃、灰、粉橘、朱、咖啡、深綠、綠、草綠、深紫、秋香、棕、深藍、黃綠、赤;蒝織色紙 198 g/㎡ —黑;新浪潮G系列 151 g/㎡
印刷:網印白、印銀、燙啞銀、特色螢光橘、平版四色
裝訂加工:鐵線圈、打洞、拉繩
② 掛曆(420 × 630 mm)
紙張:蒝織色紙 116 g/㎡ —土黃、灰、粉橘、朱、咖啡、深綠、綠、草綠、深紫、秋香、棕、深藍、黃綠、赤;蒝織色紙 198 g/㎡ —黑;新浪潮G系列 151 g/㎡
印刷:網印白、印銀、燙啞銀、特色:螢光綠、螢光橘、螢光紅、咖啡、鮮綠、湖水綠、鮮紫、青檸黃
裝訂加工:鐵線圈
Q3. 在你所經歷各種不同的設計合作中,無論是藝文、策展或是商業型客戶,他們各自看待紙張時,大多以什麼考量為重點?
Javin:香港一直是很商業的市場,幾家最大型的紙業公司大多具有三、四十年的歷程 。簡單來說,今天的商業客戶大多不懂紙張的特性,他們主要考量紙張價格及印刷成本,設計師在此擔任想當重要角色,可以提出專業意見或建議用紙。
以我的客戶來說,尤其文化與藝術相關機構,他們除了要控制整體成本以外,對美學也有一定要求,所以也十分尊重我們對紙張的專業決定。有趣的是很多時後客戶收到我們設計的印刷物後,他們也會感到十分激動,這也是紙張的一種魅力,因它與設計、印刷確實有著不可分割的美妙關係。
Q4. 我們好奇有別於其他媒材,紙對你來說是什麼樣的存在?你覺得紙張的哪一個特點是無可被取代的?關於紙的未來會是?
Javin:紙張是人性化、富有感情的,作為平面設計師,與紙張的關係一直像是伴侶般。基本上,你做的任何平面設計都是印在紙張上(當然網路媒體除外),書籍、小冊子、海報及所有印刷品都是要經過設計與選紙的,紙張自然流露出來的情感,也是網路媒體不能取代的。


現在面對全球化經濟及社會環境不確定性、香港紙業也面對著史無前例的巨大衝擊,有些多年紙業,如紮根香港三十六年的大德竹尾花紙也剛好2020年11月底底結束營業,我們對此感到十分可惜!
上個世紀八○、九○年是香港紙業的黃金年代,各式日本、歐美紙張品牌百花齊放,客戶也多可選擇最高級的紙張應用在不同企業及商業產品推廣上。但近幾年的香港市場有著很大改變,比較看重成本效益,一些高級紙張品牌實在難以生存,反而平價且優質的紙張品牌更有彈性空間,像韓國與臺灣的自產紙張(當然也包括你們恆成紙業,聽說在香港反應超好!)
Q5. 你的設計學習歷程非一般科班出身,或許能給予設計新鮮人一些不同視野的建議?此外,在你的工作經驗中,有很多與外國紙廠、紙業的合作經驗,可以跟我們分享你的合作心得或觀察嗎?
Javin:我在香港一直有跟本地紙業公司合作,曾為友邦洋紙(Polytrade Paper)設計策劃了40周年紀念活動「友邦洋紙四十」,透過挑選四十件紙品見證香港紙業公司多年展現國際化的設計美學。也曾參與日本竹尾紙業歷史悠久的新年賀卡設計,他們除了邀請100位日本設計師外,也是首次邀請華人設計師共同參與,並在東京見本店展出,由此可見日本紙業公司對設計的重視。
不過,歐美與日本紙業也有很大的文化差異,前者較注重紙品概念、對環保、社會影響等議題;後者則強調人對紙張的自然情感表達,如觸感等,與歐美國家有顯著的分別。
關於學習設計,回想過往那些年頭確實艱難,沒什麼經驗的我從底做起,同事多是外國留學回來且相當優秀,因此,我習慣不斷從錯誤中學習,且常要能自己解決問題。以前所學的傳播媒體經驗,確實對視覺傳達這行業有一定的幫助。



培養自我學習的主動性,是個人成長的重要關鍵 / 照片由毛灼然提供;攝影 Kris Kang
以前在 Tommy Li Design Workshop 累積了很多相關工作經驗,對紙張有一定程度的認識,因此常能得到合作方的信任,給予我很大的自由及創作空間,讓我直接挑選所需紙張,並給予專業建議。這說明了「培養自我學習的主動性」,對設計師的個人成長是很重要的。當一些機會到來時,而你能把握的時候,設計師往往能讓機遇轉化成創意。
現在設計師很多時候是以個人美學出發,但我卻不太認同。每當有新的設計專案項目,我習慣先對自己發問:「這次的專案設計對於受眾主要是想傳達什麼?如何傳達?用什麼方法傳達等…… 」直到今天我自己成立工作室,也是應用同一個心法,自我反思是很好的鍛鍊與學習,這也能解決掉不少問題。

©本篇文字與圖像著作所有權皆屬於恆成紙業所有,若喜歡這篇報導歡迎您透過本文分享按鈕分享,如需使用照片、圖像或擷取任何內文,煩請事先與我們聯繫。email|auspic@paper.com.tw 或是透過facebook私訊聯繫我們。